繪畫溫度  


 



黃光男 /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 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教授  



 

廖美蘭女史在教學生涯上是個創新卓越屢創佳績的教師,在水墨創作上是個認真執著毅力驚人的畫家。早期以學習山水畫入手,進入師大研究所之後,便積極努力的展開各式技法與題材的探索,呈現旺盛的創作力與企圖心。在工作繁忙之餘能有這樣的成績,實屬不易。


繪畫是社會發展的圖像之一,傑出的繪畫,必有其社會意識的內涵,其藝術的純度與表現出的社會性濃度成正比,若失去社會趨向與溫度,繪畫必陷入一種空洞的複製。美蘭早期創作較多社會現實的反映,擅長以詭譎的意象探討政治險惡及社會亂象;近期創作則回歸繪畫本質,不藉符號堆砌做太多的理論陳述,而是透過繪畫本身的強度與張力,為作品發聲。美蘭筆下描繪的人物多為社會底層的老人或小孩,藉著蒼澀遒勁的筆墨樣式傳達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。她的創作所探索的是另一種層次的美感,即繪畫溫度的表現,希望內容主題受到觀者關注之外,更激起觀者的情感共鳴。


繪畫美感是透過畫面整體呈現的感動,造就一個使人寄寓情思的場景。不論是言與不言,知與不知,都能在作者與欣賞者之間產生互動。繪畫題材的應用,便是畫家創作的動機,是心靈深處的寄託。每一幅畫的意境皆來自於故事性的詮釋,每一幅畫的張力來自於故事性的陳述。具故事性體裁的繪畫足以使人在筆墨技巧的認知外,從其故事內容上得到美感鑑賞與文化背景,以增益畫質的品味。中國繪畫的故事性,實際就是畫境的深切、是生活的充實,是畫中之意,是歷史的陳述、環境的佈局、心靈的悸動、理想的達成,更是社會的溫度,是現實性的活力,也是文化性的智慧。欣見美蘭著力於此,盼繼續深耕、勤下功夫。


當西方文化衝擊到水墨畫的創作時,就文化多元性而言,如何保持地區的文化特質,是每一位水墨創作者必須思考的。繪畫創作存在於小我與大我之間,小我是個人的涵養,大我是社會價值的共相,當前的現代水墨畫,不會因為國際圖式的影響或台灣新文人畫的衝擊,而改變水墨創作的需要。水墨畫所具備的美學養分,更能凸顯做為東方文化傳承的台灣現代藝術。水墨畫的創作土壤需要更多像美蘭這樣的勤耕者注入活水。


畫者,心之文也。畫家必須具有靈巧的技法、敏銳的觀察力,才能在視覺現象中加入知覺的判斷,把所要表現的情思勾畫出來。美蘭深知技法與思想需同時並進,因此博覽群書、創作不斷,她在這方面的努力,大家是有目共睹的。希望再接再厲,不負厚望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aomeilan0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